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考察的关键阶段,但许多企业在操作中因法律意识淡薄,容易陷入用工风险。本文结合《劳动法》相关规定,系统梳理试用期常见法律风险及应对建议。
一、试用期劳动合同
1)不签订劳动合同
风险:有很多的企业人事管理人员认为试用期可单独约定,可不与劳动者签订正式劳动合同,会直接导致需支付双倍工资。
法律依据:《劳动法》第九十八条规定: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,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;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
2)随意延长试用期期限
风险:因为试用期很多企业约定发放80%的工资,为了降低使用企业成本,有些企业人事人员对试用期员工随意延长期限,甚至出现"一年合同,半年试用期"的违法操作。
法律依据:《劳动法》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: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;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,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;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。
3)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关系
风险点:有些企业会以“性格不合”“能力不佳”等口头原因解除劳动关系,企业会因无法证明"不符合录用条件"而败诉。
法律依据: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:(一)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;(二)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;(三)严重失职,营私舞弊,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;(四)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。
针对试用期劳动合同的应对措施:
1)严格遵守法律规定:企业应严格按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确定试用期上限,禁止重复约定试用期,续签、调岗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
2)规范合同签订与管理:用工之日起直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,将试用期条款包含在劳动合同中,试用期应包含在合同期限内。
3)建立书面录用标准及考核体系:制定清晰的岗位录用标准,并经员工签字确认,保留试用期员工考核不合格的证据链。
二、克扣试用期工资
风险:以"培训费""工装费"等名义扣发工资,或拖延发放,构成违法。
法律依据:《劳动法》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。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。
应对措施:建立明确的薪酬制度:明确工资的发放时间、标准及异常处理流程。同时还需要发放工资条让员工确认。
三、不缴纳社保
风险:企业以"试用期未转正"为由拒绝缴纳社保,面临行政处罚风险。
法律依据:《劳动法》第一百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,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;逾期不缴的,可以加收滞纳金。
应对措施: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办理社保登记。

2号人事部HRSaaS系统作为企业用工管理的数字化利器,能够精准对接试用期用工风险防控需求,通过内置的标准化功能为企业构建合规防线:系统内置多种企业常用合同协议模板,涵盖试用期条款、录用条件等关键内容,避免因合同缺失或条款违法导致的赔偿风险;电子化工资条功能可自动生成工资明细,支持员工线上一键确认,确保工资支付透明合规,杜绝克扣或拖欠工资的违法情形;同时,系统支持试用期全流程管理,从期限设定到考核记录留存均实现数字化追踪,避免随意延长试用期或无法证明"不符合录用条件"的解除风险;此外,社保缴纳提醒、电子合同签署等功能进一步强化用工合规性。通过整合这些功能,人事管理系统不仅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,更通过流程标准化、证据留存自动化,大幅提升用工管理效率,助力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。
更多功能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