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工资条不仅是“惯例”,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强制义务。一句话:不给工资条=违法。
1、法定义务
根据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》第六条,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、时间、领取者姓名及签字,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。同时,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,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。这意味着,发放工资条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,而非可选行为。
违法后果: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;逾期不改的,将面临罚款;若因此引发劳动争议,企业在仲裁或诉讼中会因举证不能而败诉
2、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
员工有权知道每一笔收入的构成(基本工资、绩效、津贴)、扣款(社保、公积金、个税)及实发金额。若用人单位未提供工资条,劳动者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核实工资是否足额支付,甚至可能被隐瞒或克扣工资。
工资条中的社保扣除项(如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等)是劳动者确认用人单位是否依法缴纳社保的重要依据。同时,工资条作为书面凭证,可在劳动争议中作为关键证据,证明劳动关系、工资标准及支付情况。
3、企业合规
税务部门核查企业是否足额代扣个税时,工资条是重要依据;缺失可能被视为偷漏税风险。社保局通过工资条核对缴费基数是否合规,避免企业因少报基数被追责。
未提供工资条的法律后果
1、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: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条,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。
2、申请劳动仲裁:以未提供工资条为由,主张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差额或赔偿金
3、作为证据辅助维权:在劳动争议中,工资条的缺失可能被视为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义务,加重其举证责任。
工资条必须包含的法定内容(缺一不可)

员工基本信息:姓名、工号、部门
收入明细:基本工资、绩效、加班费、津贴
扣款明细:社保(五险)、公积金、个税
关键金额:应发工资、实发工资
发放时间:工资月份、支付日期
注意:工资条需要用人单位签章及劳动者签字(或电子确认)
电子工资条的优势
随着数字化发展,电子工资条(如邮件、短信、企业APP通知)已被法律认可,但需满足以下条件:
可追溯性:劳动者能随时查阅、保存或打印;
真实性:内容与实际支付一致,未经篡改;
确认机制:劳动者可通过回复、点击确认等方式表明已收到并认可工资条内容。
二号人事部HRSaaS-电子工资条

支持线上签字确认:核算薪酬完成后,可发放电子工资条给员工签字确认,避免引起劳务风险。
加密安全:自定义工资条模板, 选择短信、微信多种发送方式。查看密码验证,比纸张更安全。
及时反馈:发放状态可跟进、查询,及时查看员工在线反馈,还支持撤回重新发放。
更多功能【试用体验】